经济管理学院 贾莉莉
摘要:为解决学生实践分析能力弱的痛点,在“企业偿债能力分析”教学中,运用“三阶五维”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线上”学生自主学习、“线下”案例教学、智能可视化实践教学、“任务驱动式”翻转课堂和全过程考核和评价这五个维度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从初阶认知阶段、中阶提升阶段,到高阶应用阶段,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有机地结合,以达到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培养目的。
关键词:三阶五维;混合式教学;高阶能力培养
一、案例主题
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撑下,为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数智化”思维,“企业偿债能力分析”教学围绕着 “思政引领、质量提升、实践创新”的教学理念,实施 “三阶五维”混合式教学模式,即构建初阶认知阶段、中阶提升阶段、高阶应用阶段这三个学习阶段,自主学习、案例教学、智能可视化实践教学、“任务驱动式”翻转课堂和全过程考核评价这五个维度的教学环节,最终达到提升学生财务综合分析能力的高阶培养目的。
二、案例所属课程的基本信息及课程目标
《财务分析》课是财会类专业学生在《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课程学习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提升学生财务理论水平和应用能力,在大三设置的一门专业主干课。该课程全面系统地介绍财务分析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应用。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熟练运用财务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明确应如何阅读与分析财务报表、评价财务绩效,达到对企业财务信息具有较强的解读、辨析和分析能力,并具备对数据进行智能可视化分析的综合能力。课程共3个学分,54课时,其中实践课14课时。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积累,对混合式教学法已适应,能够较好地独立思考,对提高专业应用能力具有迫切的愿望,因此有助于案例的实施应用。
三、课程教学改革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一)实践教学实施难度较大,仿真性弱
财务信息涉及企业的商业机密,学生的校外实习受到较大限制,校内实训缺乏真实的社会经济背景,仅能解决学生财务计算能力的培养,学生难以深入地解读与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分析的针对性弱。
传统的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财会类专业学生只具备财税核算能力,而普遍缺乏数据思维、数据分析能力,不能够满足“数智化”时代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三)在教学内容、教学环节的安排上难以体现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需要改变传统教学中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但在教学实践中,往往会遇到教学内容、环节或时间安排不当,无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问题。
四、案例设计思路
本案例设计的“三阶五维式” 混合教学模式,即三个阶段,五个教学环节共同作用,均是围绕着如何在“数智化”时代更好地提升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高阶目标而设计的,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逻辑思维的穿透力来透视企业管理中的现实问题。
具体而言,课程设计细节如下所示:
(一)初阶认知阶段课程设计
教学设计意图 | 教师活动 | 教学平台或工具 | 学生活动及结果 | |
学生“课前”线上自主学习 | 根据课程知识点分成不同的教学单元,运用“线上”开放式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 逐步开放资源、下达任务,明确自主学习的目的与应完成的任务。 | 智慧树平台建设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视频、教学课件、Power BI软件资料包、试题库等网上教学资源。随着课程的推进,逐步向学生推送,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和考核。 | 根据教师课前下达的任务清单,观看教学视频,完成教学任务,对财务分析理论形成初步的认知。 |
(二)中阶提升阶段课程设计
1.案例教学
表3 案例教学课程设计表
教学环节 | 教学设计意图 | 教师活动 | 教学平台或工具 | 学生活动及结果 |
说明现实中如何应用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 结合教学内容,精选教学案例,对各单元进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参与案例讨论 。 | 线下课堂教学,智慧树平台引导课堂活动。 | 学生在基础理论认知的基础上,参与案例讨论和各项课堂活动。 |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企业偿债能力分析的理论和方法,教师引入案例教学法,通过对各教学单元内容的研究,选取适当的教学案例,在课堂上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如何运用理论知识和方法来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并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引入课程思政内容,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学生财务人员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素养。
2.智能可视化实践教学
表4 智能可视化实践教学课程设计表
教学环节 | 教学设计意图 | 教师活动 | 教学平台或工具 | 学生活动及结果 |
培养学生“智能财务”的分析能力,通过智能可视化软件,更好地完成对案例公司的数据的挖掘与呈现。 | 教师进行软件操作示范,归纳操作步骤,对学生操作答疑解惑,总结注意事项和易错点,根据实训报告评价实训成绩。 | Power BI软件 | 课下,学生根据教学视频安装Power BI软件,了解其基本操作。课上,根据例题,练习软件的应用,完成小组案例公司的可视化分析,课后,提交实训报告。 |
为培养学生“智能财务”的分析能力,本课程增加了“智能可视化分析”的实践教学环节,共14课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例题操作,并独立完成小组案例公司的可视化财务分析。通过分析,学生会发现数据背后的关联性,进而挖掘出隐藏在繁杂的报表数字背后的有用信息。
图2 实践教学流程图
(三)高阶应用阶段课程设计
1.“任务驱动式”翻转课堂
表5 “任务驱动式”翻转课堂课程设计表
教学环节 | 教学设计意图 | 教师活动 | 教学平台或工具 | 学生活动及结果 |
“任务驱动式”翻转课堂 | 将基本理论和方法转化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 组织翻转课堂,及时进行点评,针对学生薄弱部分进行重点讲解。 | 学生线下课堂汇报,运用智慧树平台进行提问和评价。 | 各学习小组进行汇报、答辩,教师、学生对其进行评价。 |
《财务分析》是综合应用性非常强的一门课程,为了培养学生的实战能力,从第一节课开始,就要求学生分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家上市公司作为小组案例分析对象。随着课程内容的展开,各小组对案例公司的公司战略、会计报表、财务能力以及综合分析等模块逐一进行分析,并在每章结束后,结合Power BI的可视化分析结果,以PPT的形式,在课堂上汇报自己的分析成果。通过逐次分析和积累,最终各小组形成综合、完整的财务分析报告,这对学生的综合分析、团队合作、现场表现等多方面能力进行了锻炼和培养。
2.全过程考核评价
表6《财务分析》课程全过程考核评价设计表
教学环节 | 教学设计意图 | 教师活动 | 教学平台或工具 | 学生活动及结果 |
全过程考核评价 | 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多方位全过程的考核,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 教师对学生的课前自学、课堂表现、阶段性成果、实践操作和最终成果进行评价。课后从试题库中组卷进行章节测试。指导学生参加专业技能竞赛。 | 运用智慧树平台进行逐项分别积分评价,形成最终的平时成绩和课程成绩。 | 学生通过完成自主学习、课堂活动、实践操作、案例汇报与讨论、课后章节测试以及专业技能竞赛,形成课程学习全过程的考核成绩。 |
为保障教学各环节的质量,本课程构建了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多方位的考核和评价体系。最终课程成绩包括线上学习成绩占比 20%(包括在线学习、章节测试等);线下学习成绩占比 20%(包括考勤、课堂活动、线下作业、案例讨论与实训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占比60%,期末以撰写财务分析报告作为考核形式。
四、案例实施情况
表7 教学案例基本信息表
课程名称 | 财务分析 | 授课专业和班级 | 财务管理、审计专业 | |||
授课章节与题目 | 第十章 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 课时 | 2 | |||
教学内容 | 偿债能力分析的目的,短期偿债能力分析指标及方法(流动比率分析、速动比率分析和现金比率分析);长期偿债能力分析指标与方法(资产负债率分析和利息赚取倍数分析)。 | |||||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 学生能够理解偿债能力分析的目的,了解偿债能力分析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 ||||
能力目标 | 能够熟练运用Power BI软件对企业短期偿债能力、长期偿债能力进行计算,并能够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 | |||||
素养目标 | 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维护良好的财务环境的职业意识与道德操守。 | |||||
教学方法 | 案例教学、实践教学与多媒体教学 | |||||
教学重点 与难点 | 各种偿债能力指标的因素分解及解读。 | |||||
实践环节 | 偿债能力分析实训 |
(一)初阶认知阶段:(课前学生“线上”自主学习)
教师发布教学资源和任务,要求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在智慧树平台发布的相关知识点的视频与课件,搜集并整理与案例公司偿债能力有关的数据和资料,以便课上进行案例讨论。通过学生视频学习时间得出线上学习成绩。
图4 课前线上任务布置与教学资源图
(二)中阶提升阶段:“线下”课堂教学
1.案例导入(5分钟)
图5 恒大集团债务危机案例视频截图
借助恒大集团的债务危机案,引导学生进行案例讨论,分析企业偿债能力的目的和意义,完成主题讨论等课堂活动,形成课堂成绩。教学中引入课程思政内容,使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我国高质量发展阶段“三去一补”政策中“去杠杆”的含义,理解负债筹资兼具收益与风险的双刃剑作用,培养学生善于识别与驾驭风险,维护良好的财务环境的职业意识与道德操守。
2.内容梳理(10分钟)
梳理各项偿债能力指标,帮助学生理解指标之间的逻辑关系。
图6教学内容梳理
教师示范操作,运用Power BI软件将例题公司的财务数据可视化,从静态的角度分析其偿债能力。
4.小组实训操作(20分钟)
以小组为单位,运用Power BI软件,对案例公司的偿债能力进行分析,完善小组任务成果。教师进行巡视指导,及时解决问题。
图8 小组活动示意图
(三)高阶应用阶段:翻转课堂及全面评价
1.小组汇报(30分钟)
选择3-4个小组,对选定的案例公司偿债能力的分析情况进行展示汇报。
2.师生评价(3分钟)
每个小组汇报结束后,要求学生评价分析成果,通过评价找到各组分析的优缺点,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查缺补漏。
3.知识探索(10分钟)
根据小组活动,引导学生思考静态分析指标的局限性,并探讨借助哪些动态指标评价企业偿债能力,引出下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
图10 小组讨论示意图
4.课堂小结(2分钟)
教师总结偿债能力分析的重点、难点,并在智慧树APP上发布复习、章节测试及下一次课的预习任务。
5.考核评价(课后)
一方面,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表现和提交的作业情况对小组案例分析成果予以评分;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章节测试,并自主学习企业发展能力分析的学习资源,结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智慧树平台自动得出相关学习的成绩。
图12章节测试示意图
(一)案例的创新及特色
1.“三阶五维”混合式教学的模式,进程循序渐进,环环相扣,有助于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初阶认知阶段、中阶提升阶段、高阶应用阶段这三个学习阶段的设计,教学活动递进式推进,符合学生能力培养与提升的一般规律。深入浅出,使枯燥的数字和公式更鲜活、生动,有助于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2. 案例突出了“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
“任务驱动式”翻转课堂实践仿真性强,一方面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另一方面,学生选取真实的上市公司进行财务分析,够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较为准确地解读和评价企业真实经营状况,找出问题存在的原因,提高解决问题办法的针对性,有助于学生实战能力的提升。
3. “智能可视化”财务分析实践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智能财务”思维
在学生培养中引入智能化的思维和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拓展课堂教学的价值作用。
4. “线上、线下”教学过程的结合,更好地构建了“理论、方法、应用、实践”一体化内容模块
通过整合重构课程知识,形成了以财务分析理论为核心,财务分析方法为重点,财务分析实战应用为落脚点的课程知识模块。丰富的“线上”教学资源,保障夯实理论基础,并为实践教学和“翻转课堂”提供了更充足的时间和资源保障。
5.强化过程性评价与研究性拓展并举,夯实课堂教学质量
构建课前、课中、课后全方位的综合评价体系,保障教学过程与环节的高质量完成,并将教学内容延续到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与专业技能竞赛,较好地完成了学生高阶能力培养的目的。
(二)教学效果
通过教学改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进行自主学习,课堂参与度高,课堂的效率得以提高。经问卷调查,绝大多数学生认为该课程线上资源丰富,通过案例讨论、Power BI智能可视化分析和“任务驱动式”翻转课堂有助于课程知识的理解、掌握及职业素质的提升。
图13 “任务驱动式”翻转课堂成果图
(三)推广价值
“三阶五维”混合式教学改革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数据整合与分析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在以财务分析为主要技术方法的毕业论文的写作、专业技能竞赛等方面取得优异的成绩。此教学模式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数智化”时代下培养社会需求的高素质财会类专业人才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图15 部分与财务分析相关的获奖证书